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沐昱)近日,学院“青春前行 同心同阡”民族实践团队与贵州省石阡县尧上村隅心书屋捐建人林政老师开展了一次线上访谈。今年7月,实践团队来到尧上村考察,这所深山之中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农家书屋,给师生留下深刻印象。
经当地村民介绍,团队才了解到林政老师的故事。林政老师是北京某大学的退休教师,青年时代曾响应国家号召到贵州支教,喜爱当地民族文化、纯朴民风,退休后便前往石阡县尧上仡佬族民族村做了一名志愿者。前期因行程安排错过,团队师生没有见到正从北京骑行前来贵州的林老师。
尧上村“隅心书屋”由林政老师和当地村民、村委会共同筹划建设,这所书屋不仅成为山村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而且凝聚着一位老教师对乡村教育的深切情怀,更彰显着汉族与仡佬族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集体力量。

“青春前行 同心同阡”民族实践团队在隅心书屋合影
林政老师虽已退休,却始终心系教育。在与尧上村结缘后,他决定继续发光发热,与村民共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隅心书屋”从构思到选址、从材料准备到施工建设,林老师全程参与,并与村民们一起就地取材,亲手搬运木材、搭建屋架,尽可能保留仡佬族传统木屋的建筑风格。每一根木材、每一处细节都浸润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隅心书屋茶室
团队成员张文慧问:“林老师,您为何会选择建设一间书屋?”林老师诚挚地回答:“建这个书屋,就是希望它成为一扇窗,让孩子们和老人们都能看到更远的世界、感受文化的温度、听见历史的声音。想要留给他们的,是一直可以传承下去的精神文化。”他特别强调,书屋不仅是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场所,还通过多种媒介帮助不识字的老人以听的方式接触外界信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屋内部陈列别具匠心:茶室清雅、古筝静谧,墙上悬挂着甲骨、竹简、羊皮卷、纸张、胶片、磁带等实物,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字载体从古至今的演变历程。林老师希望通过这些可触可感的物品,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发展脉络,激发他们对知识与历史的好奇与敬畏。
尧上村支书表示,林老师不仅是书屋的倡议者,更是全村人的朋友和老师。他真正融入了村庄,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共建美丽尧上”。团队成员陈亿表示:通过林老师的访谈,他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了新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不单是实现个人的成功,也应该包含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用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厚度。
如今,隅心书屋已成为尧上村的文化地标。孩子们在这里阅读绘本、聆听故事,老人们聚在一起听戏曲、聊家常,书屋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悄然改变这个偏远山村的文化生态,书写着一则助力乡村振兴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