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非遗文化进校园,师生共探古法造纸千年技艺

日期:2025年03月07日 10:50  作者:  编辑:汪云凤  编号:  审核:石临风    来源:   点击:[]

新闻网讯(记者 田金钰)构树皮经蒸煮捶捣化为绵密纸浆,竹帘入池轻荡抄纸,纸浆脱水后形成素雅纸张,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现场的这一幕再现了传承千年的古法造纸的工序精髓。

3月5日,学校物流学院特邀武汉市江夏区正新非遗文化传承中心馆长易文倩及其团队,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专题活动。学院师生沉浸式体验古法造纸技艺,共同探寻古法造纸的历史文脉。

易文倩馆长系统介绍了江夏纸坊古法造纸的历史渊源与保护现状。作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蔡骁龙的亲传弟子,她深耕古法造纸领域多年。在古法造纸技艺展演环节,易馆长点出竹帘抄纸这一环节最为关键,手持竹帘,轻轻舀起纸浆,手腕一抖,均匀的薄纸便在竹帘上成形。烘干后,一张张质地细腻、耐久性强的宣纸就此诞生。“每张纸都是与自然对话的结晶。”现场师生屏息凝神,专注地看着易馆长的演示。

现场展示古法造纸技艺

同学们在纸坊造纸技艺非遗守护人王旭的指导下体验抄纸工艺。纸浆在竹帘上均匀铺展,脱水后纸面斑驳的纤维见证着千年技艺在新时代校园焕发的蓬勃生机。“触摸温润纸浆的瞬间,仿佛能听见历史长河里的匠心跳动。”刘金宏同学感慨道。

同学们体验古法造纸工艺

“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结合自身的专业,如何使专业为非遗文化赋能,比如怎么包装、怎么运输能够更好地保护非遗文化作品。”易文倩为现场物流专业的同学们抛出了一道思考题。

“在包装环节,我们正探索将国家‘双碳’战略与非遗保护深度融合,内衬使用古法造纸余料制作的再生纸浆模塑,既符合绿色包装技术攻关要求,又暗含‘以纸护纸’的文化隐喻。”现代物流专业的李柏慧同学回答,“希望物流不仅仅是运输,更能讲述非遗文化故事,比如在包装上嵌入数字云纹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构树皮采集、蒸煮等工艺纪录片,让每个包裹都成为行走的传承非遗文化的课堂。”

张敬霞老师说,这种跨学科探索正形成“双向赋能”效应:物流技术为非遗保护提供解决方案,非遗传承则赋予物流专业人文温度。这场专业与文化的对话也揭示了,当00后物流人用科技解码千年智慧,不仅为非遗传承开辟出新路径,更重新定义了现代物流的价值维度——那些穿梭于全球的快递箱里,装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瑰宝。

活动现场,物流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静敏和易馆长携手为“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揭牌。王静敏代表学院为易文倩颁发聘书,正式聘请这位90后非遗传承人担任学院“非遗技艺传承导师”,未来将通过多样化课程带领同学们体验非遗文化。

王静敏表示,此次活动通过“授牌-聘师-传技-实践”的立体化模式,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以沉浸体验式的教育,引导青年学子感悟匠心精神,感受艺术之美。未来学院将以传习基地为平台,定期邀请传承人驻校授课,带领学生参观非遗场馆,让青年学子在技艺研习中厚植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

 

上一条:校长周慎深入航运学院、船员培训中心开展调研

下一条:校长周慎带队赴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调研

打印】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