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增:秉承“三心” 为民办实事

日期:2023年11月28日 09:51  作者:  编辑:xcb  编号:  审核:    来源:   点击:[]

新闻网讯(记者 马琼)谢增,男,汉族,198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2009届毕业生。毕业那年,谢增为了那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前往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支西”服务。他为了追求,选择西部;他因为热爱,选择奉献。三年的志愿者服务结束后,谢增毅然决定志愿服务贫困群众,扎根基层做精准扶贫的“滴灌员”。2015年3月,他报考湖北省公务员省级贫困县岗位,同年10月被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录用。现任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人民政府武装干事(三级主任科员)。曾获共青团湖北省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共青团襄阳市委“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

在工作中,他时常活跃在田间地头,在无数次的入户走访家长里短中、诸多次的纠纷调节中,了解了真实的村情、民意,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更增强了他对这方土地的热爱。在驻村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深入村组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为有合理诉求的群众排忧解难。他时刻绷紧“群众满意不满意”这根弦,把“服务好群众需求”作为基本职责,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常思群众“缺什么、烦什么、难什么”,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凝聚农村工作强大合力。平凡的他,却做了不平凡的事。在群众眼里他值得信赖,在同事眼里他认真好学,在领导眼里他勤劳肯干。他始终将微笑带给别人,并激励着身边的人不断前行。

谢增同志主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过硬本领,先后从事精准扶贫、人民武装、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等大项工作任务。工作中,他始终秉承“战场无亚军平时就要争第一”的理念,不怕困难、扎根基层,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

走村入户做群众的知心人

他时常活跃在田间地头,下村宣传走访中,南漳县东巩镇莲花池村老党员苏明华得知他是镇里的干部在本村驻村扶贫工作时,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小谢啊,这么年轻你能来我们这穷山僻壤不容易啊,太好了!我代表村民们欢迎你,希望你好好干,以后为我们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啊!”面对老党员那充满期待的眼神、那些真挚朴实的话语,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唯有一个劲地点头。老党员会心地笑了,同时他却很沉重地感觉到了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在心中暗暗地告诫自己,一定要以这些朴实的老党员为榜样,勤奋努力工作,帮助村民们脱离贫困,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在无数次的入户走访、无数次与村民的家长里短中、诸多次的纠纷调节中,了解了真实的村情、民意,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更增强了他对这方土地的热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村里40多岁的脱贫单身户苏其旺,患有精神障碍二级疾病。2020年4月份,母亲去世让他一度备受打击,时常看见他在村子周边溜达。从那之后,稍有闲暇,谢增便去看他,同时要求莲花池村落实专人包保。考虑到他是一个人又患有精神疾病,通过民主评议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党的政策这么好,那俺可得好好活着了”,重燃生活希望的苏其旺脸上堆满了笑容。

真抓实干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驻村工作中,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深入村组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为有合理诉求的群众排忧解难。“只有把群众当亲人,他们才会相信你、信任你,把你当家人看待。”这是谢增给村“两委”干部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每次开会总是特别强调。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16年初,为了尽快摸清每家每户的情况,及时开展帮扶工作,他只要有时间便下村入户,走走记记。很快,哪家是土房子、哪家有学生、哪家需要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等等,他都了如指掌,并认真记录,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协调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及时报领导研判。他通过大量走访,深入调研,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有针对性地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截止2022年5月,累计帮助20人次申请公益性岗位就业增收8万元;协助15户困难户申请危房改造补助20余万元;为18户困难户申请产业奖补资金12万余元解决产业发展周转资金难问题;为3名学生申请补发雨露计划助学补助资金0.45万元。

“哥哥,我的‘雨露计划’助学补助已经收到了,非常感谢您对我顺利完成学业的帮助。”简单的几句话,这里面凝聚的,是莲花池村王小慧对真心帮扶和真情付出的驻村干部最真实的谢意。在谢增看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群众本就是自己的职责,但在他们心中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他相信,帮扶工作从点滴之事做起,把服务对象当成“亲戚”走,多为他们出思路、想办法,真诚相助,一定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赞誉。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良好态度,遇到困难主动向同事领导请教学习,在较短时间内能够上手各项工作,许多老百姓对他的工作都愿意竖起大拇指。

换位思考做群众的暖心人

“赶紧收拾一下,马上派车来接你去集中隔离。”2022年1月南漳县东巩镇王家畈村张露刚从外地返乡,接到这个电话简直是一头雾水,想不通的是回来的时候好好的,怎么还要连夜去集中隔离。谢增详细给他解释管控政策,设身处地地了解张露返乡前具体位置,确定需要集中隔离后,身临其境的说服他收拾行李积极配合集中隔离。隔离结束后返回公司上班,公司要求有镇级以上指挥部的隔离证明才能计发工资,他第一时间想到并联系谢增同志。群众利益无小事,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立马将隔离证明盖章后扫描传送至张露邮箱。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唯有“谢谢”两字能够传情。

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时代在变化,群众需求也多元复杂。他时刻绷紧“群众满意不满意”这根弦,把“服务好群众需求”作为基本职责,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常思群众“缺什么、烦什么、难什么”,只有扎根基层,才能看到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生活情况;只有深入一线,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只有角色互换,才能更直接的解决群众办事痛点;只有接地气办实事,才能顺民意暖民心。他始终将微笑带给别人,并激励着身边的人不断前行。

知心、贴心、暖心,谢增从毕业后就一直扎根基层,勤勉务实,在乡村振兴的岗位上为民办实事,得到了群众的信赖与组织的认可。对此,谢增很谦虚,他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我以后也会继续加油,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上一条:张继驰:跨三个行业历练,走上创业之路

下一条:陈金:一步一脚印,从汽车维修工到总经理

打印】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