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穆雨)7月4日至10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智创工坊科普团,携带自主研发的“马良BOX”3D打印机与“天裁乐”智能裁切器,走进武汉市美加、美好新城、读书、华城雅苑社区。在为期7天的活动中,团队精心打造沉浸式儿童科普课堂,为4个社区、200余名儿童带来了一场充满童话温度与科技梦想的奇妙之旅。
备课深一度:技术破壁打造童趣课堂
“想让孩子十分钟就听懂技术原理,这可真是难倒我们这些理工科学生了!”团队成员陈雪娇一边抚摸着机器,一边感叹道。如何将冰冷的技术和机器变成有温度、有深度的童趣课堂,是团队面临的首个难题。
“为了上好这堂童趣课,队员们纷纷组团学习,几乎泡在图书馆和办公室。”团队指导老师侯二牛笑着说,“这个过程不仅是比学赶超,更是深化学习的过程。队员们只有先吃透技术原理,才能让这堂课立得住!”
经过精心准备,团队围绕2款技术产品,组织了8次学习交流会,制作了12部自制动画教程、20款童话主题模板,编写了300页自主研发技术手册,并进行了500余次技术测试。凭借这种深一度的备课理念和丰富的备课内容,团队成员成功化身活力“小老师”,将“热熔沉积”等晦涩的技术语言转化为“魔法面条层层堆叠”等生动形象的表述,让冰冷的材料散发出糖果般的吸引力。
活动结束后,华城雅苑社区的陈妈妈激动地对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么复杂的原理,这些大学生仅用‘积木堆叠’‘魔法面条’几句话就说明白了!我儿子回家就嚷嚷着要当‘神笔小马良’。真没想到深奥的科技知识,也能让孩子一听就懂!一定得让他们多来几次!”

课堂活一度:童话密钥开启科普魔盒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活泼的童心“坐得住、听得进”?让童话故事融入科普课堂,成为团队的创新之举。
“如果马良穿越到现代,会选择什么画笔?”“剪刀大侠如何练就‘不伤手’神功?”这些问题如同火星溅入干草,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
正当孩子们瞪大眼睛猜想时,团队自制的动画教程突然亮屏,“马良BOX”喷头嗡鸣启动,层层堆叠的丝线将电脑里的模型“变”成现实,童话幻想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绚丽火花;“天裁乐”裁刀在触手瞬间疾停,安全理念也化作可感知的神奇屏障。
当孩子们争相抢答“马良的新画笔是什么”,屏息凝视“魔法画笔”堆出的恐龙时,晃悠的椅腿静止了,躁动的小脚定住了,“坐不住、听不进”的问题悄然解决。
美好新城社区工作人员蔡璐说:“他们来之前,我一度以为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只是来上个普通手工课。来之后,我发现社区竟在童话故事中秒变微型智能制造车间。孩子们在这里学得‘过瘾’、玩得‘开心’,这样的课才够滋味!”
梦想亮一度:小小竞赛点亮科技梦想
团队成员陈沿畅在社会实践日志中写道:“孩子们发亮的眼睛,让我读懂科普的真谛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种。”
为了持续点亮孩子们的科技梦,队员们精心策划了一场蕴含工程智慧的“扑克叠叠乐”挑战赛。在测纸牌承重时,队员们揭秘武汉长江大桥桁架的原理;在协作稳塔基时,队员们讲解大桥的抗震设计。孩子们沉浸其中,在结构设计与搭建中迸发出巧思的火花。
队员们真诚的微笑、温暖的鼓励,以及竞赛中发放的精致小礼品,让现场气氛升温,孩子们眼中求知的光芒愈发明亮。当纸牌塔在欢呼声中颤巍巍矗立,科学的理性与梦想的浪漫在此刻交融。
挑战赛的欢呼声尚未散尽,江夏区美加社区8岁的航航突然拽住队员的衣角,悄悄说:“哥哥姐姐,我以后要做发明家!我想造出像盘古大神那样的能顶天立地的超级建筑!”稚嫩的誓言,如同星星点点的火种,照亮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映照着团队前行的道路。
指导老师夏伟说:“我们想做的,远不止是教孩子们使用机器。更重要的是,我们想引导未来的创造者思考科技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未来,智创工坊科普团将继续以童趣为引,多维发力,持续打造沉浸式儿童科普课堂,让童话故事邂逅科技之光,照亮每一个好奇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