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邓俊芬 谢芳)7 月21日,枝江市顾家店社区 “爱心托管班” 内,一阵又一阵欢呼声响起:“蛇!蛇活了!” 一条粉色的小蛇正从 3D 打印机喷头中缓缓 “生长” 出来,它的鳞片层层叠加、身躯逐渐弯曲,仿佛下一秒就要游出托盘。
这条“3D 之蛇” 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小候鸟”志愿服务队带来的 “科技使者”,它长 16 厘米,由 PLA 环保材料堆叠而成,耗费 1 小时 37 分钟才打印完成。为了让乡村的孩子们真切 “看见” 科技的模样,志愿者们特意将 3D 打印机搬进了课堂。当蛇身打印完成的那一刻,孩子们瞬间沸腾起来,掌声、尖叫声此起彼伏,久久不息。
“以前根本不知道 3D 打印是什么,没想到竟然能打印出一条这么灵活可爱的小蛇!”8 岁的刘米恩捧着模型,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她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这个暑假,她被接到顾家店,与爷爷奶奶团聚。和刘米恩一样,现场 40 多名参加爱心托管班的孩子也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到3D打印。
“我们不仅仅是想让孩子们‘看热闹’,更希望他们能‘懂门道’。” “小候鸟”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严旭峰是智能制造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他蹲下身,用一册翻开的笔记本向孩子们演示 3D 打印的切片原理:3D 打印就像把这本本子一页一页撕开,再按设置的顺序粘回去——只不过每一页薄得跟头发丝一样,最后它们叠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想要的玩具、零件,甚至房子。” 孩子们立刻围成一圈,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能不能打印一条更大的蛇呀?”“可以打印一只恐龙吗?”......现场热闹非凡。看着孩子们充满渴望的眼神,严旭峰笑着告诉大家,“小候鸟”团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早就加班加点,用3D打印机亲手制作了一批小礼物——彩色的小蛇、恐龙、孙悟空、机器人……送给大家。下课铃一响,这些带着满满爱心的小小惊喜就一一送到孩子们手里,引得他们欢呼雀跃。
顾家店社区主任辛洁由衷感慨:“这些设备别说孩子们了,我们大人也是头一回见到。这一堂课,让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科技鸿沟缩小了一大步。”
更让人暖心的是,志愿者们还把“蛇” 的故事延伸成了 “成长寓言”。“小蛇要经过蜕皮才能长大,你们也要像它一样,一层一层地突破自己,不断成长。” 课后,孩子们在便利贴上写下了自己的心愿:“长大想当科学家”“我想做一名工程师”…… 一张张写满心愿的便利贴,贴满了社区的 “梦想墙”。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那条“3D 之蛇” 身上,鳞片闪烁着微微的光芒。孩子们围成一圈,轻轻地抚摸着它,仿佛在触摸未来的形状。而身着蓝衬衫的志愿者们,就像一群衔着星火的蓝鸟,飞进了乡村的课堂,悄悄点燃了 “小候鸟” 们的科技梦。
本次3D 打印课,是 “小候鸟” 志愿服务队专为孩子们设计的七彩课堂中,蓝色科技课堂的其中一节。智能制造学院团总支书记谢芳表示:“除此之外,蓝色课堂还会带来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科技课程,让孩子们全方位感受科技的魅力!”
